体育的功能体现于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效能。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2013)。体育的功能随着社会发展和体育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在不同时代和社会语境中有不同的体现。体育的功能包括本质功能和派生功能。
3.1 体育的本质功能
体育的本质功能由其促进人自身发展的本质属性所决定,体现于通过身体活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直接目标。这就清楚地表明,教育就是体育的本质功能,因为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社会活动”。体育以身体活动为其教育手段,并不意味着其培养人的功效仅限于人的生物维度。因为人是由生物的、精神的和社会的诸方面组成的有机整体,体育促进人身心群发展的功能也是融为一体和不可分割的,任何体育行为均同时涉及以上3个方面,人的整体性从而得以促进发展。将体育促进人身心群发展的功能分而论之,并不意味着它们是相互隔绝的,而是为更清楚地表述体育一体多维的综合特征。
3.1.1 体育对人的身体健康促进
体育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是全面性和整体性的,其本质是通过适宜的运动改变身体代谢状态和神经体液免疫等调节系统功能,提升机体机能水平,平衡协调身体各系统机能,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不同层面影响身体结构功能,从而促进与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和防治疾病。
体育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具体体现在:促进人的骨骼的生长发育,提高骨质密度,防治骨质疏松症;增加骨骼肌血液供应,增大骨骼肌横切面积,提高肌力,防治肌少症;加强关节周围的肌肉与韧带的力量和伸展性及关节的牢固性,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预防关节损伤;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提高学习认知能力、工作效率,防治神经衰弱;提升心肌和呼吸肌收缩能力,扩大心室容量,改善血管弹性,提高心肺功能,防治高血压和呼吸功能障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身体成分,防治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类疾病;改善免疫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乳腺癌、结肠癌瘤等;促进内啡肽、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分泌,缓解精神压力,提高人的愉悦感、幸福感,防治抑郁症;通过调节神经发生、增加突触数量、密度,缓解阿尔海默症、帕金森综合征疾病状态下神经功能退行性变。需要强调的是,体育对人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的效果与运动负荷量和运动方法密切相关,不同的健康促进和防治病需求对运动负荷和运动方法的采用大有不同。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科学的、持之以恒的进行体育锻炼,就能起到对健康的促进和疾病的预防作用,实现健康关口前移。
3.1.2 体育对人的心理健康促进
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完好心理状态,与认知功能、情绪、自尊等密切相关。体育科学与发展心理学、神经科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社会学、行为学日益交叉融合,衍生出新兴的运动认知神经科学,在揭示了运动对人类心智起源,发展变化规律,神经生理、社会心理改善的机制,对有效促进人的心智的发展提供了崭新视角的基础上,证明了运动在改善大脑结构、促进功能发育、通过丰富环境发挥遗传潜质促进个体心理行为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体育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提高大脑的新陈代谢(如脑血流、氧消耗和葡萄糖的使用),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合成,增加脑神经突触数量和灰质体积,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增强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大脑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功能,提高学习记忆效率,有效减缓老年人的认知衰退的进程,改善老年人速度、空间、控制有关的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通过促进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合成,调整大脑中内啡肽及类阿片物质的活动,调整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等,使人获得更多积极正向的情绪情感,有效缓解压力,降低紧张、愤怒和慌乱等负面情绪,积极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通过一定强度的运动量提高心理应激水平,使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处于较高的状态,在外界的强烈刺激时,保持心理的平衡性和稳定性;通过克服在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中的气候变化、动作难度的客观困难和紧张畏惧、疲劳伤痛的主观困难,提升个体的自尊、自信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在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的规则服从与执行,促进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3.1.3 体育对人的社会化促进
体育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进行的身体活动,参与者基于规则和道德,围绕着人类社会多种基本社会关系,在体育中展开一系列社会互动,在参与体育的多种社会互动中完成由自然人转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
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促进作用是提供社会规范教育。体育是以遵守竞赛规则、服从裁判、尊重对手为前提的活动形式。参与者在体育运动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来自其规则和群体的约束,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社会适能力。社会的行为规范、伦理道德、法制观念等能够通过体育运动进行培养和规范,社会的群体观念、责任意识、助人为乐的品质的形成等能够通过体育予以促进。以有效的体育行为,促进良好的社会行为是体育对人的社会化促进的有效方式。与此同时,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体力、智力、情感和行为的参与,要求人们有较强的自发性、自制力和反复练习的耐心和恒心。参与体育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意识、自我发现和自我改造的过程,这不仅使得参与体育成为有效形成和发展人的个性以及实现人的社会化过程,也使得这一过程具有积极主动的自觉特征。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具有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社会角色意识。体育运动以个人和集体项目为基本类型。在个人项目对抗中,个体与个体之间是竞争关系;在集体项目对抗中,个体与群体之间是合作关系,群体与群体之间是竞争关系。因此,合作与竞争是体育永恒的主题,也是体育永恒的魅力。体育合作与竞争特性对于培养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相互成就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人的积极进取、坚韧顽强、敢于拼搏、超越自我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与此同时,这样的合作与竞争环境促使个体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体融入群体中建立良好的群际关系,体育围绕着这些关系展开的社会互动,既鼓励个体张杨个性,卓尔不群,又强调恪守共同的社会规范,个性与共性包容共生,从而为参与者提供了社会角色学习的理想场景。在体育场景中,人们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学习到处理多种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此外,参与体育所需要的主动性,使得体育中的社会学习不仅是自觉自愿的,而且是愉快而友善的,从而易于将社会准则潜移默化于参与者的思想深处。这种寓教于乐而卓然有效的社会化方式,在人类社会的其他活动中独树一帜。
3.2 体育的派生功能
体育的派生功能是由体育的本质功能衍生而来,是以体育的本质功能为依托,人自身的发展为原则,服务于体育的间接目的所产生的效能。体育的派生功能用于改善人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环境,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目标中,围绕着人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维度展开,将体育本质功能延伸到人类社会的多个领域,从而生发出体育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功能。体育的派生功能将体育对人自身关怀扩展并融入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体育与社会共生共存,良性互动的总体态势。
3.2.1 体育的经济功能
体育在发展进程中始终与经济相随相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体育的经济功能正是在这种相互的作用中不断得以强化,在体育促进人的发展、体育自身发展和体育带动发展中不断得以显现。
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体育通过对劳动者的身体素质的改善,使劳动者在强健体质支持下,适应和承受工作强度与工作密度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劳动者的心理素质的改善,使劳动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依托下,不畏和战胜工作中的困难,焕发创新精神以提高生产力;通过对劳动者规则意识的培养,使劳动者具备大生产所需要的合作意识、协同精神以提高生产效能。在促进自身发展方面,体育通过发展体育产业来实现。高水平竞技比赛带动了电视传播权、门票、广告、旅游业、旅饮业,大众体育刺激了运动健身、运动养生、运动医疗、运动休闲娱乐、运动装备、智能体育软硬件产品。体育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水平与身体素养提升、生活品质与生活情趣提高方面的需求,多元化的体育产品生产、旺盛的体育消费需求锁定了未来社会消费升级的方向,所释放出的就业岗位扩大了社会就业渠道。体育产业资源消耗低、需求弹性大、覆盖领域广、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强的特点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带动发展方面,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巨大,体医融合、体旅融合、体教融合、体养融合、体育与主题地产融合不仅带动了体育产业的优质高效发展、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健康产业生态圈的建设,也催生出一批有助于促进消费升级的新经济和新业态。体育服务经济产业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3.2.2 体育的政治功能
体育是世界语言,是世界各国人民兴趣和情感的“最大公约数”(鲍明晓,2018),也是政治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习近平,2019)。在中国,体育相继实现从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到强健体魄、振兴中华的历史性转变,从闭关锁国到逐步开放、全面融入世界体坛的历史性转变,从体育基础极其薄弱、运动水平极其落后到发展成就辉煌卓著、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历史性转变,展示和践行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统领全局作用的举国体制和相应的发展体育道路的制度和道路自信(鲍明晓,2018)。
中国体育实践印证了体育作为政治软实力的4个主要方面的功能:一是国家展示功能。体育是国家政治体制、政府治理能力、国家成就形象、社会文明进步、民族精神弘扬、人民幸福生活的综合展示的窗口。国际体育赛事和大型运动会的举办,为在全球范围传播和全方位展示国家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提供平台;二是民族聚合功能。体育是执政党凝聚和感召民心、增强民族向心力、整合和汇聚国家力量的纽带。通过发展以人民为主体的体育事业,满足国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激发国民的荣誉情感、爱国情怀,将政府、政党与人民紧紧连接在一起;三是民主建设功能。体育是提高公民规则至上行为、公平竞争态度、有序参与观念、团结协作精神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公民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以一个合格公民的素质参与民主政治建设;四是人类沟通功能。体育作为全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增进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了解和包容,消弭社会制度偏见、文明冲突隔阂,促进全人类求同存异、和谐共荣,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崇高理念的梁桥,充分发挥“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的作用,有效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3.2.3 体育的文化功能
体育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文化现象,是人类挣脱精神枷锁、消弭战争戕害、寻求个体健康、追求自由平等、追逐人性解放的文化标识,具有导向、凝聚、激励、整合等多种功用。体育文化体现在体育竞赛规则所指向的制度文化,体育精神所指向的精神文化和体育用品所指向的器物文化。
体育文化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张扬人的生命活力,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优化人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显示出独特价值。遵守规则、坚守诚信、恪守承诺、信守合作、笃守荣誉作为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对社会共同体成员在体育思想与体育行为进行引导,使其在社会共同体中能够为坚持和维护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努力。体育文化所具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能够吸引、团结和凝聚来自社会不同方向、不同阶层、不同人群,能够将多种社会力量进行协调和整合,推动这些社会力量从多样走向统一,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分化走向融合,从传承走向创新,形成强大的民族合力,使民族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在体育文化中得到强化。在激烈的运动竞赛中所创造和展示的体育精神,能够鼓舞、激发和激励人不畏困难,勇往直前,为夺取胜利而奋勇拼搏的信心与斗志,成为成就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力量。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成为各主办国向世界彰显民族文化,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舞台。体育文化作为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灵魂,推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文化融合,文明互鉴,淡化其文化分歧与文化冲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3.2.4 体育的生态功能
体育的生态功能与生俱有,它基于体育的生命本色,内生于体育的人文关怀,外显于体育的生态构建。人的发展与自然和社会相依存、共进退,体育以身体活动的方式将人的生命体融入其所依存的环境。今天,人类社会面临工业文明导致的严重环境问题,使体育的生态功能的现实意义得以充分展现。体育的生态功能通过体育绿色的生命本色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把当代人对自身的关怀延伸到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境域,以促进人类社会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
体育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修复和维护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个方面。在修复和维护自然生态方面,主要是以绿色体育来保护自然环境。体育不仅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以健康的日常行为,减少环境和能源压力,而且通过保护和合理使用自然环境与资源,提高体育活动的资源利用效率来践行绿色体育。在城市,坚持土地的节约高效利用,充分利用城市公园广场、绿化隔离带、郊野公园推进园林体育化,实现城市空间的二次利用,大力发展楼顶运动场、地下运动场,对大型闲置工厂进行运动场改造;在农村,充分利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建设运动休闲场地,尽量不占或少占农地、林地。与此同时,通过对运动场馆和大型设备都进行节能节水改造,采用绿色能源和水循环再利用技术,对滑雪场、高尔夫球场、赛马场、游艇俱乐部实行严格的环保评价,以避免对建设地环境和生态的破坏(鲍明晓,2018)。采用最新的节能环保技术,已成为当今举办国际体育大赛的场馆建设与运营的必须条件。此外,作为宣传和展示节能环保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平台,在体育场馆中禁烟,提倡垃圾自带,在户外运动中发出“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的倡议所产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使体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表率。在修复和维护社会生态方面,主要以人文体育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体育具有鲜明的人文精神,是可以全员参与的极具亲和力的社会文化活动。在国际层面,体育超越国家、地区、性别、种族、信仰、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中罕见的极具兼容,又易于交流的文化形态。体育强调对世界各国不同文化差异的尊重,包容和理解,倡导在保持文化多样性,多元化的同时,积极进行跨文化沟通,以增进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团结,促进和平美好的国际社会秩序的建立,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家层面,体育通过其特有的各种活动对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予以关怀,对人与人关系建立予以关照,对人与社会融入予以关切,在促进公民社会建设,民族团结、强化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中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建立,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体育修复和维护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功能的积极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独特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