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来啦

发布日期:2025-04-08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我校于2025年4月-5月举办第十九届“挑战杯”校赛。竞赛旨在引领青年学生学习新时代思想,培养科学精神,鼓励创新创造,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此平台将促进青年学生展示自我、交流学习,激发科技创新热情,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目前,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各学院、部门将积极配合。期待全校学生积极参与,报名踊跃,用实际行动为学校科技创新事业添砖加瓦。

一、竞赛简介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举办地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从1989年开展至今,已经成为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学术科研类竞赛,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

二、参赛资格和作品申报

(一)参赛对象和作品数量

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高职高专在校学生。为进一步增强“挑战杯”竞赛的育人功能,各学院参赛学生人数要占在校生总数比例的10%以上,参赛项目总数与学院在校生总数比例要大于1%。

(二)作品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三)参赛形式

参赛作品须经本人或集体报名,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

凡报名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虽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每件作品原则上不超过10人。

三、作品类别

参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申报类别可参考以下几类:

(一)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参赛对象为在校生,作品分类如下: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 电信、通讯、 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 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矿业、化工、生态、环保等)。

(二)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该类作品在评分标准上实践经历占比较重,要求参赛学生要到基层一线深入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出真知、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15000字以内的社会调查报告。

(三)科技发明制作类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作品分类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a–e类一致。发明制作类作品应有实物(含软件、硬件、工艺或模型),并附有项目设计说明书,论文类须有正式文稿及论文发表情况简介。

四、评审规则

(一)参赛作品按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分类进行评审。

(二)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三)若参赛作品在2025年6月1日前有学生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论文、专利等实践支撑成果,评审过程中将予以一定的加分。

(四)评审分为院级评审及校级评审两个阶段。学院需在上报校团委前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评审,明确学院推荐排序。跨学院的集体作品按照作品第一负责人所在学院纳入该学院作品。校级评审由校团委邀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答辩评审,原则上仅针对各学院排序前5的作品进行评审。

(五)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1.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必须有省级及以上农科部门或者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2.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必须有省级及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3.新药物的研究必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4.医疗卫生研究必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5.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必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6.涉及知识产权的,必须有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项目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

7.对于涉及已工商注册企业的项目,报名时应提交相应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股权结构等),项目负责人必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法定代表人在本通知发布之日后变更的不予认可。

五、奖项设置

1.根据参赛作品数量,校赛将评选出金奖、银奖、铜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各类报送作品总数的5%、10%、20%,并择优推荐参加省赛评选。

2.校赛设优秀组织奖。根据各学院竞赛获奖得分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各等次奖项计分方法如下:金奖作品每件计70分,银奖作品每件计40分,铜奖作品每件计20分,上报至校赛组委会的作品每件计10分。若参赛学生、指导教师比例以及参赛项目数量未达标,则取消优秀组织奖的评优资格。

六、赛程安排

(一)院级竞赛(2024年4月)

1. 各二级学院团总支对申报作品进行资格、形式审查,根据作品类别数量,请有关专家对作品进行评审,完成院级竞赛,参赛项目需在赛事官方平台统一填报。

2.各二级学院团总支上报参赛作品参加校级竞赛,按要求将相关材料统一报送至学校团委。

(二)校级竞赛(2024年5月)

校级评委会将通过适当方式,坚持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评选出金奖、银奖、铜奖,并进行公布。同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赛。

七、参赛材料提交有关事宜

(一)电子材料

各学院需在2025年4月28日前,以学院为单位将下列材料电子版整理打包,发送至竞赛工作邮箱yntzytw@163.com。参赛项目材料需以“项目名称”命名,学院打包材料统一以“XXX学院挑战杯报名材料”命名,邮件名格式为:[挑战杯]+XXX学院。

各学院提交材料以项目为单位,需如下:

(1)参赛项目申报书(附件1–3),转PDF格式。

(2)参赛项目相关证明材料,扫描在单独一份PDF文档上,包括作品专利、论文查新报告、应用证明等相关附件。

(3)学院参赛项目汇总表(附件4),可编辑电子版和盖章签字后的扫描件各一份。

(二)纸质材料

各学院需在2025年4月28日前,以二级学院团总支为单位将盖章签字后的学院参赛项目汇总表(附件4)交到综合楼校团委109办公室。

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不仅是一场科技创新的盛宴,更是一次青年学生展现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让我们携手共进,为科技创新贡献青春力量,共同迎接这场科技盛宴的到来!

阅读全文进行下载

附件:

1. “挑战杯”2025年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科技发明制作类);

2. “挑战杯”2025年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自然科学类论文);

3. “挑战杯”2025年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4.学校第十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