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团学资讯

团学资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团学资讯 >> 正文

我校在云南高校共青团2022年度工作评价中获评为“好”等次

发布日期:2023-04-03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2年,我校共青团在共青团云南省委、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关心支持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针,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围绕“三全育人”及“十大育人体系”的安排,全面贯彻落实共青团、学生会、社团改革精神,根据《云南省学校共青团2022年工作要点》和学校2022年工作要点,结合工作实际,在大学生思想引领、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团组织建设、团属工作宣传等工作方面不断深化,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在学校团的基层组织活力提升等重点、难点工作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3年3月9日,共青团云南省委公布了云南高校共青团2022年度工作评价结果,我校获评为“好”等次,全省获得“好”等次的仅30%。

01

坚定不移用党的先进理论铸魂育人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理论武装。制定学校团组织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方案。指导好各二级学院团总支、团支部、学生会按照方案开展好有关学习。深入开展党的青年运动史相关学习教育,建团100周年大会精神学习,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等主题团日活动,团支部覆盖率为100%。

深化青年大学习行动。建立“校团委-团总支书记-团支书-班委”四级分责制,体职青年参与学习人数提升到了3500人左右。据团省委统计,我校本年度开展“云岭青年大学习”四十八次,参学率始终保持在全省榜单(专科院校)前10%,平均学习率在100%以上。

组织我校第三期“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活动。为推动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本次培训班创新开展“青马学员说”微宣讲视频,用青年视角、青年语言,以“小而精”的方式,讲述新时代故事。

2022年共组织开展17次“国旗下的演讲”活动。通过该活动,共青团切实做好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好共青团在青年学生中的引领作用。

02

充分运用团属媒体平台,加强共青团思想引领力

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体职青年”的引领作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青年关心关注的热点,对校团委所属新媒体平台“体职青年”进行了专栏新设,持续宣贯党的二十相关内容。“体职青年”累计发文460篇,2022年阅读总数达17万。在2022年度校园文艺晚会中,校团委首次采用直播形式对该晚会进行在线直播,在线观看总人数1.7万,喝彩次数达17.7万。

校园之声广播站圆满完成本年度播出任务,在2022年度共完成80余次播音任务,播出时长达到9600分钟。广播站周一至周五每天中午播出《新闻空间》、《疫情防控小百科》;下午播出《100个团史故事》、《平凡的世界,非凡的人物》等栏目。广播站还推出了《最美青年》在线音频节目,利用新媒体矩阵加大了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牵引力。

此外,在学校相关部门的协助下,校团委所属校园网子网站完成构建,投入正常运转,2022年度累计发文256篇。

03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加强实践育人

2022年“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支教志愿者招募活动。经过层层选拔,我校一共产生了36名优秀志愿者,在完成《篮球运动基础》、《公益理念与运动心理》等课程的培训后,赴山区小学开展支教工作。

2022年7月,我校团委组织各二级学院同学前往昭通市威信县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不仅给当地农民带去新思想、新观念,也使学生充分发挥知识和智力优势,进一步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运动训练与教练员学院“三下乡”理论普及宣讲团获云南省2022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充分发挥“一部手机做志愿”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做好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本年度围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保护母亲河“净滩”、“无烟校园、师生在行动”、2022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2022年省直机关职工文体活动等主题开展了十余次志愿服务工作,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达到22621人次。

04

聚焦精准帮扶,助力大学生就业

校团委确立了“优化机制、主动融合、校内协同、团队共建、资源共享、精准帮扶”的就业帮扶工作思路。打通“校团委-二级学院团委-团支部”“校学生会权益服务部-二级学院学生会权益服务部-班级学生干部”三级帮扶渠道。结合就业面对面等座谈方式,向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和有需求的学生推广一大批优质实习、就业岗位和人才政策。我校团委全体干部共与24名困难学生一对一进行精准帮扶,并助力其成功就业。

2023年,学校团委将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自觉担当尽责,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基本职责,着力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团,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全面融入学校“三全育人”格局和“大思政”体系,全面推进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协同格局形成,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扎实形成学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新格局、新机制、新成效,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听党话、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