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生组织

校园之声广播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组织 >> 校园之声广播站 >> 正文

最美青年 | 宋彪:从技校生到世界冠军之路

发布日期:2023-03-22    作者:     来源:     点击:

以“声”为媒

感受倾听之美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

“校园之声”广播站

全新栏目

最美青年

来了!

最美青年 |宋彪:从技校生到世界冠军之路

本期主播:张曼娇

体育传媒与艺术学院

2022级新闻班



日前,江苏省常州市21岁小伙宋彪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共青团江苏省委授予江苏“最美青年”荣誉称号。据了解,今年全省获此殊荣的只有4人,宋彪是常州市唯一获此称号的青年.

2017年,宋彪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勇夺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金牌,并摘得阿尔伯特•维达尔大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998年11月,宋彪出生在安徽蚌埠市怀远县下面的一个小村庄。家境虽然不算贫困,但是也远远算不上富裕。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所以宋彪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老家读完了小学和初中。上初中时,可能是“少年不更事”,学习中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宋彪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属于平凡到不容易让老师记起的那类学生,他对于之后的路怎么走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打算。

2014年,宋彪参加中考,成绩也不算理想,刚刚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拿到中考成绩单后,宋彪的父亲跟他进行了一次长谈,他们聊了很多很多。他父亲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告诉宋彪,不管走那条路,只要肯努力,学好了照样有出息。套用一句老话,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宋彪从他父亲的经历和想法中,也了解到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知道了父母对他的期望,对他的爱。父母希望宋彪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能对社会作出自己贡献的人,最起码以后要能凭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和家人。与父亲的谈话,让宋彪一夜无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心中渐渐地明确了目标,有了动力。

2016年11月起,宋彪与另5名国家队成员在该项目国家集训基地参加集训和选拔。全国第三的成绩让宋彪清醒地认识到与优秀选手之间存在的差距,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就不能停止奋斗的脚步。为此,专家组和教练与他一起仔细找问题,总结分析不足,并指导他开展强化训练。为了提高焊接操作时的专注度,他在车间一练就是一天,汗水湿透了厚厚的防护服。装配调试是这个项目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为了提高装配调试操作的精准度和熟练度,他经常反复加练直至深夜,到后来,在选择装配调试垫片时,他已不需要用量具测量其厚度,光凭手摸就能准确地做出正确选择。

当遇到困难或技能提升瓶颈的时候,他总是能够及时得到专家和教练的帮助。专家和教练不光在训练的时候给予专业技能上的悉心指导和耐心陪伴,倾囊教授技术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还给宋彪讲许振超、高凤林等大国工匠和邓建军、张忠、乔森等身边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故事,激发他的训练热情,让他在一次次的反复练习中渐渐体会和养成吃苦耐劳、刻苦钻研、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宋彪记忆犹新:“我坐在休息室里,紧张和焦虑一阵阵袭来。心想这样被压缩时间,很有可能完不成任务,前面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这时,出发前中国代表团动员誓师大会的情景再次浮现在眼前,国家的嘱托、教练的叮咛在耳边响起,我意识到必须尽快平静下来,克服眼前的不利和困难,坚持到底,才能不辜负祖国的期望。”宋彪迅速对原计划作出一些调整,以肌肉放松运动保持竞技状态。就这样,当重新回到赛场,他按照调整后的计划,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操作节凑,正常发挥了平时训练的最好水平,第一个完成了规定的竞赛模块,夺得金牌,并赢得阿尔伯特大奖。

在闭幕式上,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亲自为宋彪颁发阿尔伯特大奖。对于这个最高奖项,宋彪感慨道:“说实话,比赛前我并不知道阿尔伯特奖是什么,甚至当西蒙•巴特利主席宣布完这个奖项,我被通知上台领奖的那一刻,我都没有反应过来。原本就想着放松一点好好表现,领导和教练也一再嘱咐我正常发挥水平就行。没想到我取得了全场最高分,收获了

回国后,宋彪在中南海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会见,受到国家人社部、江苏省和常州市政府以及各级共青团组织的表彰奖励,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到学校调研时,还专门到集训基地看望鼓励他。所有这些,都让他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和关怀而备受鼓舞。他还多次参加各级组织的事迹巡回报告会,把自己成长参赛的经历和体会与广大青年学子们分享。

宋彪说:“我从自己的成长参赛经历中深深体会到,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我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坚定走技能成才之路,用自己的努力阐释新时代工匠精神,也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够凭借精湛的技能让人生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