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五年来,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体育行业实际,着力打造具有体育特色的思政课,大力引进和培养优秀师资力量,成效明显。
五年来,学校党委坚决落实主体责任,搭建党委领导、党政齐抓、部门协同、全校参与的思政课建设工作体系。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于2020年12月在原思政课教研室基础上,成立了独立的二级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2022年12月正式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3月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学校思政课课程建设设有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坚持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切实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党委书记、校长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调研,定期召开思政课建设专题会、现场办公会,带头讲授思政课、联系思政课教师、加强思政课建设。学校主要领导亲自就思政课与体育的融合,与思政课授课教师沟通研讨,精心准备授课内容,已制作《让中华体育精神为强国复兴凝聚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等具有“思政+体育”特色专题的课件和讲稿,结合学校教育和学生实际,从不同视角对如何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作了生动阐释和精彩讲解。

(学校领导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校党委始终把思政课和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按照不低于1:350的师生比配齐了思政课专任教师,思政课专任教师从2019年的3人增加到现在的20人。并且通过落实多项措施提高思政课教师业务素质。一是重视培养培训。每年参加省级及以上的思政课教师培训,坚持每周理论学习、周末大讲堂学习、实践研修等,强化提升教学方式、课堂互动等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的训练。二是加强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研究。以教研室为单位,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究、规范课程设计环节,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三是以赛促教。每年足额全课程参加省级各类教学比赛,取得省级教学展示一等奖、二等奖各1人次,省级思政课教学比赛三等奖1人次,均是学校思政课建设上零的突破。全体教师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不断提升教师素养和职业技能。

(学校思政课教师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研修)
五年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要求全面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的四门必修课,同时还开设了“四史”等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完善了思政课课程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了“书记、校长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理论宣讲比赛、“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体职院分课堂”第二讲“梦想的力量”等活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课教师主讲“梦想的力量——做新时代体育强国的追梦人”)
一以贯之,强化支持保障。学校印发了《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津贴发放办法(试行)》《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工作方案》等文件,在思政课专项建设经费、马克思主义学学院建设用房、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发放、思政课教师职称单列评审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充分保障了思政课建设的顺利进行。
五年来,思政课在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关键课程的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云南体职院将进一步完善“大思政课”体系建设,同时紧密结合体育院校办学定位,结合体育资源、属地红色教育资源、职业工匠精神等拓宽思政教育视野,不断提升思政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年来学校思政课积聚的发展动能,必将在未来的新征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图文:丁康 、张晓艳 编辑:徐嘉鸿 审核:丁康、徐嘉鸿、盛冀萍 校对:陈为、徐嘉鸿、盛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