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内容简介: 本报告是人类学民族学如何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事业的方法论的探索。自然圣境泛指由民间公认的赋有精神和信仰文化意义的自然地域,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信仰基础上的民间自然保护地体系。报告基于生态学和民族生态学理论,以典型社区为案例,通过调查记录整理圣境文化遗存,发掘其生态文化内涵,彰显其价值和意义,激发文化自觉,鼓励和支持恢复传承传统圣境文化。以此为基础,创新拓展,努力进行传统圣境文化等的科学性和现代性意义的转换和建构,使之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主讲人简介:
尹绍亭,云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文史馆员,曾任云南民族博物馆副馆长、云南大学人类学系主任、云南大学伍马瑶人类学博物馆馆长。作为国内生态人类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家之一,尹绍亭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就发表了《试论云南民族地理》《基诺族刀耕火种的民族生态学研究》等论文。他关于云南山地民族游耕衣业的研究,对于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地区的“刀耕火种”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人与森林一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中、英文版在国内外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尹绍亭教授主持完成的“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作为乡村建设和生态保护传承的开拓性应用研究项目,启发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民族文化生态区”相关政策的出台。